火狐直播在线观看
联系人:冯先生
手机:18688688353
联系人:邓先生
手机:13431303538
邮箱:659925433@qq.com
地址:东莞市长安镇宵边社区新河路20号二楼
山西省永济市,盛夏时节,高大茂盛的梧桐树挺立在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老厂区的林荫道上。这条树影婆娑的林荫道,机加事业部装配钳工邱文军已经走了33个年头。
在老厂房斑驳的砖墙下,全国劳模邱文军完成了1000余项产品配件的“首品加工”,涉及高铁动车组机车电机、油田电机、风力发电电机、变流器及功率模块等产品。
“加工产品对别人来说是生产,对邱师傅来说是创造。”在邱文军劳模创新工作室,几位工友不约而同地这样形容邱文军的工作。邱文军摆了摆手,解释说,“‘首品加工’大多只有图纸,没有加工方法,只能靠钳工一点一点地摸索,总结出成熟工艺,再进行批量生产。”
近几个月,年过半百的邱文军再次进入了近乎“疯狂”的工作状态。在他十几年前亲历高铁起步、二十几年前学习数控操作、三十几年前苦练绝技绝活时,都曾有过这样废寝忘食、忘我工作的状态。
与以往不同的是,邱文军眼下的忙碌,不单单是在车间里埋头工作,更多的是参与会议室里的“头脑风暴”。
将于年内下线动车组,运行时速将提升到400公里,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“心脏”——牵引电机,采用的就是邱文军和同事们生产的永磁电机部件。
邱文军和记者说,包括永磁电机部件在内的很多新产品,都是研发人员和车间里的工匠大师共同“头脑风暴”的结果。
职业生涯中,精通多种数控设备操作和维修技术的邱文军,经常面对“急难险重”任务,这让他更加深刻体会到,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更渴求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。“需要技能工人与技术工程师组成‘搭子’,把实操与理论、‘老把式’与新技术贯通起来,既为传统技能添‘智’,也让智能生产更加务实。”邱文军说。
“离开生产现场,有些问题还真是想不到。”一位现场工程师和记者说,来自邱文军这样的技能大师的建议,帮他们提前解决了很多“想不到”的问题,做到了事半功倍。
2021年,他为烘箱设计制作了新型智能化控制装置,与手机连接后,可以每时每刻控制烘箱的温度和上班时间,不仅每天可节约用电100度,还节省了人力成本。
邱文军和老厂房一起经历着设备的更新、产品的迭代,他始终将创新作为前行的动力,不断向“新”而行。
当时,车间正在生产某型风力发电机产品,线圈手工包扎远远不能够满足生产进度。在兄弟单位交流时,1台线圈手工包带机让邱文军受到启发。
他经过反复研究,运用数控机械操作原理,结合手动包线圈所需的频率反复试验,研制出操作简单便捷快捷的线圈数控包扎带设备,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。
“在生产现场发现短板后,我就会琢磨怎么样改进提升。”邱文军觉得,专注于有创造性的工作,总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愉悦和幸福,“每一次创新都是一个新的起点”。
几年前,车间引进了一台进口激光切割机,工作时散发的热量抵得上一台小型锅炉。尤其是老厂房较为狭窄,空气流动性差,工人们一年有三季工作时都是汗流浃背。
邱文军仔细琢磨,为通风散热装置制作了框架,安装了水晶台布制作的挡帘,还对挡帘进行对半片状切割,以减少空气阻力,从而让热风通过散热装置排出厂房,使室内平均温度降低了3摄氏度。
如今,邱文军已设计制作各种工装、工位器具100多项件,实施改进项目36项,发表专业论文6篇,为企业解决了很多高精度、高难度产品的加工难题。
在他看来,“创新就是要结合生产实际,发现‘不趁手’的问题,解决‘不得劲’的堵点,不放过任何能改变的机会。”
作为全国技术能手,邱文军有一项成名绝活——用自重5斤的砂轮,对准绑在灯泡上的2毫米铁丝,在手肘无支撑的情况下,以0.01毫米的精度打磨铁丝,电火花飞射,刺啦声不断,不到30秒铁丝就被磨断,而灯泡完好无损。
“钳工各有各的绝活,练就这份苦功,不仅要有熟练的技巧和稳定的手感,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,做到眼、手、心合一。”邱文军表示,在智能制造时代,一些关键工序的精密步骤,“笨”手艺仍不可替代。
TCU框架是用于保护动车“大脑”TCU与“心脏”电气控制管理系统衔接的部件,起初完全依赖进口,一个部件需要上万元。
没有部件图纸,没有加工工艺方法,邱文军不得不一切从零开始。他靠着多年练就的手感和经验,在一块不锈钢板边缘,钻攻出196个2.5毫米的底引和M3的螺纹孔,还从5个方向进行了10多次折弯处理,每一次的公差精度都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/10。最终,他把摸索出的操作步骤转化为详尽的数据,实现了TCU框架的自主生产。
此外,他还通过精益生产模式,确保了焊接安全生产和组装快速切换,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,还让成本下降了50%。
“技术工人最大的捷径,就是愿意下笨功夫。”这是邱文军传授给徒弟们的“独门秘籍”。目前,他已经培养出8名技师、6名高级技师。
1991年,20岁的邱文军走进永济电机公司成为一名钳工。不久,车间引进一台数控钻床,从未接触过英文专业用语的邱文军,一边查英语字典,一边看操作说明书,最终成功驾驭了这台数控钻床。
“当一名好工人,就用一生去完善、去磨炼技能,对工作保持永不满足的追求,不断去尝试、去实践,让创新开花结果。”邱文军说。